(捷發乾記茶莊)
延平老街上的歷史建築物,見證了西螺鎮繁華的商業活動與文化發展的歷史。
以捷發乾記茶莊為主軸,財團法人雲林縣螺陽文教基金會創立了延平老街文化館,配合政府保護歷史文化的政策,也讓這棟老屋有了新的歷史意義。
(捷發乾記茶莊)
西螺因地理位置及土地富饒,隨著鹿港郊商興盛,西螺以及散鄰近鄉鎮的農產交易而發展成街市。
日治昭和10年(1935)台灣總督府頒布實施西螺街市區改正後幾年間,西螺街矗立典雅華麗洋樓,水電便利,街道綠樹成蔭,是人口密度高且最繁榮區域。
許捷發號茶商,位於西螺街商賈店家齊聚最熱鬧的市仔頭。
許捷發號以賣茶為主要生計,生茶來自福建省武夷山,台灣坪林、鹿谷、集集等地。
茶青由外地購入後,由頭家帶著長工學徒自行烘製茶。
捷發製茶技術高,品質優越,加上待人和氣與慷慨捐助地方廟宇之重修工作,生意越做越大而遠近馳名。
茶莊第一進的展示空間,以一些茶為主要展品,看看這是各樣的茶擺放整齊,有一種回到當年茶莊的樣子啊!!
(瑤林衍派)
許金又名許堆金,同治13年出生於泉州府晉江縣前山尾鄉。光緒13年來台,自此開啟了許捷發號的輝煌歷史。
自許金投入許捷發號生意後,以勤奮聰慧取得掌櫃地位,經營有成後陸續迎接母親、叔姪親戚來台居住。
捷發大宅內曾聚居多達三、四十人,鎮日人聲沸騰滿屋熱鬧的。
第一進的後面空間,保留著原本的面貌,讓我們看到當初建築物的樣子。
(裝飾品)
兩進中間留有一個天井,現在變成一個閒置的空間,角落擺上一些花花草草的盆栽,讓整個空間更顯活潑。
(第二進)
第二進的空間,左右兩邊展示的是當時留下的骨董床,還有一些舊家具。
海豚隔了兩年再度拜訪捷發商號,這個空間變成展示捷發茶莊家族史及台灣人文茶發展脈絡。
看來化身為文化館的捷發商號,不定期有西螺相館的展覽來此展出喔!!
(後院天井)
經過第二進空間,後院也是一個天井的規格。
不同於前門的水泥建設景觀,從後門看去是用紅磚搭建的建築物啊!!
(許氏家徽)
二樓的門面上還刻有"許"字,代表著商號主人的姓氏,還有展翅高飛的白鴿當裝飾品,應該有其代表意涵。
(許捷發號歷史由來)
許捷發號店面歷經幾次改建修繕。
最早期店鋪於光緒21年(1895),在日軍進攻西螺時焚毀,經重建成大正年間流行的ARCH紅磚拱圈的三崁店面。
大正十年(1921)許金胞弟許標賣掉一間後,剩下二崁店面。
昭和8年(1933),許金拆除第三進閩式三合院,改建成宏偉秀麗家屋建築。
昭和10年(1935)配合西螺實施市街改正計畫,許金再拆第一進店屋,改建成今之兩崁店面,並改店號為"捷發乾記茶莊"。
民國78年(1989),因許家子孫陸續遷出捷發茶莊大宅,這間在台灣茶產業曾佔有一席之地的百年茶莊終於熄燈歇業。
(蘇州碼子對照表)
這個應該是當時商業用的蘇州碼子,0~9的數字對照表,很有趣的東西。
(骨董電話)
第一進二樓的空間展出一些骨董級的寶貝,這兩個電話真是年代久遠啊!!
上面圓盤撥號的電話,海豚小時候用過耶!!很遙遠的記憶啊!!!!
(醬油)
西螺因為物產豐富,西螺米也是挺有名氣的,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用西螺醬油了吧!!
日治時期西螺街的醬漬產業發達,製作醬漬品的工廠高達三十幾家,雖然現在僅存13家,且大多圍繞在西螺老街附近。
每家除醬油外,其餘醬漬品都有其不同的獨特風味。來西螺記得帶上一罐醬油回家試試看唷!!
上面這個醬油的包裝很有古早味啊!!用繩子綁成的包裝,現在幾乎看不到囉!!
(伴手禮)
一進商號就會看到的紙類商品,是西螺的地標~西螺大橋與捷發乾記商號。
走一趟轉變為老街文化館的捷發商號,可以對西螺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唷!!
接著來去逛逛延平老街吧!!
(福興宮)
西螺鎮上的信想中心~福興宮。
海豚到訪時,剛好有陣頭遶境,宮內也張燈結綵的,看起來好熱鬧啊!!
(紙箱王)
無所不能的紙箱王,這次在福興宮展出一尊媽祖囉!!真是一個厲害的手藝啊!!
(丸莊醬油)
頗有知名度的丸莊醬油,就在延平老街上可以看到門市部。
(延平老街)
老街上充滿的各式各樣的老屋,每一棟都有不同的裝飾,走一趟延平老街可以遙想當初西螺繁華的景象。
(延平老街老屋巡禮)
延平老街上有不少老屋留存著,其中有幾棟代表性的老屋,街上看板有相關介紹唷!!
走走延平老街,感受一下當時繁華的西螺街市吧!!
PS.
旅行日期: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