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啟紀念館)
坐落於斗六市區內的行啟紀念館,是為了紀念裕仁皇太子行啟台灣所興建的紀念館,這一區除了有這棟建築可以觀賞,一旁還有市集可以逛逛啊!!
(行啟紀念館)
行啟紀念館,從日治時期到現在,這個空間算是多元化使用,曾經是公會堂、地下水公司、監理站....等,行啟紀念館內的展示板都有寫唷!!
紀念館園區的地板上有這樣的標示圖,可以體驗AR科技漫遊,園區內總共有五個地方可以掃描唷!!可以好好的觀賞相關的介紹啊!!
(行啟紀念館)
創建年代約為日治昭和元年(1926年),當時為紀念裕仁皇太子於大正12年(1923)行啟台灣各地事蹟所興建八處紀念館之一。
主要由斗六街當地仕紳與官方所集資興建而成,並提供事務空間以及作為民眾集會、演講場所之公共建築。
(大紅燈籠高高掛)
紀念館旁的樹掛上了紅色的小燈籠,看來很有喜慶感,應該是延續過年的氛圍吧!!
(行啟紀念館)
一早抵達行啟紀念館時,大門深鎖,有點小失望,逛了一圈之後發現大門打開了,原來我們抵達的時間太早啦!!
這裡是有開放時間的唷!! 除了紀念館的相關介紹之外,還有不少旅遊資訊,海豚覺得還蠻不錯的。
(行啟紀念館)
民國88年發生的921大地震,讓這棟建築物受損嚴重,現在看到的建築物是修復結束的樣貌。
行啟紀念館的窗戶有許多形式,總共有五種不同的形式唷!!一起來找看看吧!!
(行啟紀念館)
整個紀念館建築物平面呈一字型,入口門廊採不對稱方式,這個看模型會比較清楚,左右兩邊的長度不一樣啊!!
結構為磚造承重牆,磚紅色外牆搭配長條開窗,為兼具西洋古典風格與折衷式樣的清水磚造建築。
(桁架)
主體建築上方的"桁架"是特地保留下來的古蹟,桁架通常是由許多直桿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區格的平面或空間的承重構件。
衍架構件主要能分散軸向壓力與拉力,優點是可以減少材料的成本,缺點是很佔空間。
衍架分為兩種,分別為偶柱式與中柱式,行啟紀念館採用的是中柱式。
中柱式是西洋式三角形屋架,當中有立柱,在台灣普遍被使用,特別是1920後的倉庫,禮堂及月台遮棚。
(室內裝飾)
室內的展出就這顆蛋很吸引海豚的目光,上面的彩繪很有趣啊!!
角落的螺旋梯也挺美的,一樣掛有大紅燈籠,看著很有喜慶感。
(行啟紀念館)
紀念館建築物的小秘密,在展場內有一個特別小報導唷!!建築物處處都有小細節可以觀賞啊!!
(行啟紀念館)
另外,紀念館附近有幾棟頗有年紀的建築物,這裡也可以看到相關的介紹!!每棟建築物的歷史都很有趣啊!!
手繪的地圖,每棟建築物的特色都畫出來了,可以一一對照現實的建物,看看有什麼特別之處吧!!
行啟紀念館參觀完畢,來看看附近的建築物與市集吧!!
(雲林縣記者之家)
記者之家約在民國56年落成,雲林縣議會、縣政府等機關成立後,這裡有許多與政治相關的第一手消息,主要提供記者辦公的空間。
這間建築物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建築外表是一台鋼琴的形狀啊!! 這個可能要看空拍圖才能清楚看出囉!!
隨著政府組織機關遷移,這間記者之家漸漸失去原本的功能,現在是少數記者辦公及聯誼的空間。
(籽公園)
籽公園的建物很特別,看起來像是一個個外星人的飛碟空間啊!!!
每個圓球都有不同的功能,其中還附設公共廁所,其他空間另有用途囉!!
(籽公園)
籽公園可以說是親子遊的好地方,除了有些相關的遊樂設施,還有一個沙坑可以玩耶!!
(籽公園)
建築物的外圍有一個生態小水池,幾乎包圍了整個建築物的空間,算是護城河的概念嗎!!??
(內政部移民署)
建築物上的馬車圖案代表著孔子,內政部移民署前身是教師會館,是給老師們休憩的空間。
民國60年代,軍公教福利中心租借這個空間當倉庫,後來又有了縣聯社福利中心,後來遷到火車站。
(防空洞)
這裡是三小棟的防空洞,原本是民防指揮部的辦公室,後來因為1959年的87水災,民防指揮部搬遷至當時刑警隊(今機十二停車場)的後面。
後來在雲科大同學的努力下,轉變成一個文創市集,搖身轉變成如今的三三文創,是假日休閒的好地方。
(三小棟)
三小棟的建物用紅磚堆砌而成,幾棟建築物除了有展覽展出之外,還有賣飯物品啊!!
(三三市集)
改為市集集散的空間,是小農福利社啊!!來這裡可以看到不少小農生產的自家商品,也有一些文創商品可以購買唷!!
(農民市集)
農民市集一項是海豚愛逛的區域,這裡可以找到不少頗具特色的小東西。
芭蕉芭樂乳酪蛋糕,看起來就是一個創意甜點啊!! 海豚居然沒有下手試試看@@
倒是另一家的麵包,海豚買了幾個帶回家,發現口味還不錯唷!下回可以再回購!
旅行日期:2017.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