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目仔窯~
日治時代留下的窯場,因九二一地震而毀壞,經過重建整修後,開放給遊客觀賞。
~十三目仔窯~
從火車站出來,沿著民生路向西,就可以看到十三目仔窯的入口處囉!
(出火車站,左轉即為民生路)
~十三目仔窯~
通過牌樓後,會經過一座橋,橋上還有目仔窯的相關簡介。
~十三目仔窯~
在集集這個綠色小鎮,悠哉的騎著單車到處逛,應該就是遊集集的最佳方式吧!
集集車站前許多租借單車的店家,還有電動車可以出借,腿力不好的人也別煩惱囉!
~十三目仔窯~
原本的窯場位於集集鎮林尾里公館巷口的集集橋旁邊,於昭和年間建於今和平里民生路,窯場從事紅磚及瓦的生產,後來因為市區的發展而於光復初期遷建於林尾里的現址。
創建人為林尾里曾乾和,目前這個地上權屬游姓居民。窯場為私人所有,鎮公所承租後開放民眾參觀。
照片為九二一地震前的窯場面貌,只留下斷垣殘壁了,重建的窯場就在旁邊,來去看看,想像一下當初製磚的工作場地吧!
~十三目仔窯~
~十三目仔窯~
改為休閒場所的目仔窯,少了燒磚、燒瓦的辛勞,多了一份回憶的趣味性。
~十三目仔窯~
~十三目仔窯~
~十三目仔窯~
目仔窯位於集集線鐵路旁,在集集站與龍泉站之間,不曉得當初窯場興盛時,火車有沒有停靠這一站!?
~十三目仔窯~
位於鐵道旁的目仔窯,闢有停車場,窯長140尺,寬50餘尺,高9尺,有一支高聳的大煙囪(重建後的目仔窯,似乎沒有看到煙囪耶!!!)
整座窯有13目,是供工作人員進出之用,窯頭有6個火口,每各窯口下方有火口為本,是罕見的舊式目仔窯。
~十三目仔窯~
目仔窯後方有一條小步道,可以觀賞窯場的正上方。
~山中麒麟~
步道中看到一直奇怪的銅像,麒麟???
~山中麒麟~
這個麒麟看起來頗有來歷,根據這個資料顯示,此金頂山中麒麟由中國青海空運護佑來台的。
麒麟原本是隻財獸,自山中出閘,意味人生即將脫困,有"脫離困難"之意。
摸摸麒麟身上的各部位,都有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只是這個是用台語發音吧!順道看看個人的台語程度好不好囉^^
~小小火車頭~
~蒸汽機車~
這邊還展示了一輛KN-1型的蒸汽機車頭。
~十三目仔窯~
~大樟樹公園~
參觀完十三目仔窯,沿著指標來到了大樟樹公園,一旁還有廟宇,我們路過稍作休息就繼續我們的單車之旅囉!
在閒暇之於,三五好友相約在此,聊天、喝茶,應該是很愜意的生活吧!
~十三目仔窯交通~
*自行開車
南下路線:國道1號(中山高)→中清交流道→中彰快速道路→台14→中二高→名間交流道→台16→集集→目仔窯
北上路線:國道3號(中二高)→名間交流道→台16→集集→目仔窯
路程導引:在綠色隧道裡會有指示牌
*搭乘客運:台中→公館→目仔窯→水里
*搭乘火車:二水→集集→目仔窯→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