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孔廟~
位於大龍街的台北孔廟是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孔廟,也是1931年(日治昭和六年)以來,台灣每年舉行祭孔的場所。
~黌門~
黌,因同紅。黌門(西邊門)與泮宮(東邊門),都是踏入孔廟的大門,分別列在孔廟的左右。
兩門的形式皆採雙重簷式的門樓,屋脊作燕尾起翹,中闢拱門,兩側開圓窗。
~禮門~
走過黌門,會經過上面這個禮門通往泮池及櫺星門。
與黌門、泮宮相同,禮門與義路也分列左右,是孔廟中軸主要殿堂的入口,只設形式簡單的單門。
~台北市孔廟~
祈福的燈籠高高掛,可以想見的是,每年盛大舉行的祭孔大典,場面想必非常莊嚴與壯觀吧!
或許,有機會可以來看看祭孔大典的儀式喔!
~萬仞宮牆與泮池~
呈現半月狀的水池稱為泮池,古時候的住宅或寺廟前都有半月形的水池,通常是用來防災、調節暑熱及風水的意義。
孔廟的泮池除了有相同的作用外,還有泮宮之水的意思,代表著學校所附的池水。
泮池中有一座三孔的石拱橋,稱為泮橋,橋面彎曲如虹,兩側圍以石雕竹節形欄杆。橋頭欄杆尚且有文筆柱頭作為裝飾,不但玲瓏美觀,且又有高風亮節與振興文運之象徵。
泮池上的泮橋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候地方上只要進出進士殿而狀元及第者,祭孔時可以走過泮橋,過櫺星門與儀門,直上大成殿恭祭,但有些地方的孔廟並沒有看到泮橋這建築喔!
泮池後方紅磚色的照牆是孔廟必備的萬仞宮牆。外牆上寫有萬仞宮牆四字,可惜海豚忘了去照相存證啊@@
牆內則彩繪有一隻麒麟,傳說麒麟是隻仁獸,有麒麟送子的含意喔!
萬仞宮牆之典故出自論語子貢曰「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寓意孔夫子學問道德高深,若要求取上進,並無捷徑,唯有進黌門或泮宮(皆古代學校)潛心修習,才能窺其堂奧。
~櫺星門~
孔廟的必備建築,有如牌坊。面寬有七間,採用歇山重簷式屋頂。
櫺星門的入口中央有一對精美的蟠龍石柱,其石材大多購自泉州。
石柱上可看到兩種不同色澤的石材,青綠色的稱為「青斗石」,乳白色的稱為「泉州白石」。
~交趾陶~
~儀門~
儀門又稱為大成門,乃為進入大成殿之主門。儀門面寬五開間,它的左右各又闢門。
儀門步口廊亦用石柱,但未雕龍,看起來較簡樸。
走入儀門內,兩側放置鏞鐘與晉鼓,為釋奠禮之樂器。中國古代建築有的不作天花板,可以欣賞到樑架的木結構,稱為露明造。這種構造對抗震很有用處,台灣處於地震帶是很好的抗震結構。
儀門的樑架還有一項有趣的特色,即是左右的細部雕琢不同。古代建屋時常常聘請兩位匠師,分別負責左右各半的雕刻。尺寸一樣,但雕刻花樣可自由發揮。
~楓葉紅囉~
在孔廟也看的紅色楓葉的蹤跡喔!或許這也是一個賞楓的好地點啊!
~大成殿~
2011年最火紅的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女主角程又青與丁立威第一次相遇的定情地,呵呵!離題囉!來看看大成殿的介紹吧!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之牌位。大成殿立在很高的臺基上,有階梯可登。在大成殿之前,有一座突出的平臺,也稱為丹墀,為祭孔時安置樂器並供佾生獻佾舞之場所。丹墀前又有御路,上面雕雲龍,龍首鋒芒畢露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大成殿面寬五開間,進深六開間,共用四十二根巨柱。它採用重簷歇山式屋頂,有兩層屋頂,四周設走馬廊,可沿屋簷迴廊繞行一周。形制宏偉而且結構嚴謹,為臺灣近代少見的巨大建築。
~大成殿~
繞著大成殿走一圈,發現跟廟宇的建築物很相像啊!
~大成殿~
孔子對於中國儒學有莫大的影響,台灣有許多地區都設有孔廟,或許可以看看這個孔廟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對海豚來說,跟廟宇沒啥不同的孔廟,還得多多研究啊!
~可愛的紙雕~
這些是仿造祭孔大典的紙雕公仔吧!好可愛啊!
~台北市孔廟~
走一趟孔廟,除了建築物的欣賞之外,還有介紹一些孔子的相關事項,出生年代、思想著作等,還有祭孔大典的相關樂器、儀式等,是一個初步認識孔子的好地方。
一篇讓海豚放了好久卻不知如何下手的遊記,總算結束囉!
以上藍色字體的介紹,擷取自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網站(http://www.tct.taipei.gov.tw/mp.asp?mp=102141)
~台北孔廟參觀資訊~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275號
電話:(02)2592-3934
傳真:(02)2585-2730
孔廟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含國定假日)上午8:30~下午9:00;星期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