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和禪寺~
東和禪寺位在台北東門外,原本稱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是由日籍僧侶建造於1908年,設計此禪寺的也是一位日本人-入江善太郎。
經過軍隊洗劫及政府拆遷,目前東和禪寺新舊建築並存,中日風格混搭,卻偏向中國寺廟的風格。
~東和禪寺~
踏入禪寺的大門,隱約可以見到日式建築的風格。
~東和禪寺~
禪寺內部呈現中國寺廟的建築特色,精美的抖拱設施,木質的彩繪門窗。
海豚到訪時,禪寺內正在舉辦法會,因此無緣進入殿內參觀。
~殿外的金色大香爐~
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別院最早建立於1910年,採日式傳統木構造建築。1920年重建的大本山別院,本堂與鐘樓,都是鋼筋混凝仿木建築。
在日本近代建築史上的分類,此禪寺屬於近代和風建築。有禪宗的自然建築樣式,也有中國儒家禮教的空間。是一座中日合併卻又不衝突的建築物。
~東和禪寺~
寺內的大鐘,有晨鐘暮鼓之意,另一邊對應的應該是大鼓吧!
~東和禪寺~
頗具巧思的小庭院,處處可以看到日本風格的擺設喔!找找吧!
~日式石燈~
~東和禪寺~
如來佛???相貌安寧的佛像。
只是,怎麼看起來有點像到西方取經唐三藏的感覺啊??
~東和禪寺~
禪!很有意境的一個中國字!放在這各濃厚日式風味的石燈上,算不算中日合併的一個代表呢?
~東和禪寺~
庭園旁的神像,不動明王嗎??這部份海豚就沒有去研究囉!看看吧!
~宛如城門般的鐘樓~
1930年在大殿之前建造的鐘樓,是目前寺廟僅存的部份。
鐘樓屬於鋼筋混凝土的結構,細部採循章法製作,屋頂為單簷式歇山,鋪日式黑瓦,脊頭置鬼瓦。
二樓懸吊一口大銅鐘,外部出挑平坐欄杆,帶有空靈的韻味。一樓使用粗面石塊,闢拱門出入。
這是日本桃山及江戶時期流行的建築風格,到二十世紀,形成近代和風建築。
(以上資訊來自鐘樓前的古蹟介紹牌!!!)
~東和禪寺鐘樓~
最後,就以這個石燈做結尾囉!如果不是跑微笑任務的關係,海豚也不會發現台北還有這麼一處幽靜的地方。
繼續跟著微笑任務,發現台灣的美好之處吧!
~東和禪寺~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21-33號 (仁愛路與林森南路口,青少年育樂中心旁)
交通:台北市公車0南、237、261、263、270、37、621、630、651,於仁愛林森路口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