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的理髮店)
走進全台灣第一個眷村住宅區,海豚聽見張雨生優美的歌聲、遇見潘安邦與外婆的好感情。這是一個很有文化蘊涵的舊眷村啊!!
(順承門)
1885年中法戰爭後於1886年籌建的澎湖廳城(媽宮城)的小西門。媽宮城周圍設有幾個城門,分別是東門的朝陽、小西門的順承、南門的即敘、北門的拱辰、小南門的迎薰,大西門沒有設城樓,如今橫跨在金龍路上的順承門城樓是馬宮古城殘跡唯一保存的門樓建築。
因為澎湖多風的關係,城牆普遍不高,城樓大多是一層樓建物。城牆是以澎湖當地產的火成岩砌牆身,上面接咕咾石當城垛,兩者之間砌一皮尺磚做為裝飾,再以蠣殼灰抹在表面做為保護用途。
以上資訊擷取自維基百科!!
(情人道)
走過順承門,左邊有一條步道,是早年金龍頭沿岸馬公港海灣,設有的海堤步道,可眺望夕陽落日,景色十分優美。
直到青年活動中心落成後,因鄰近軍事管制區,且年久失修、部分土石坍落,造成行走困難,便沒落了!!
重新整修過後的步道,設有休憩座椅且景觀開闊,適合太陽下山的黃昏時刻來此散步遊玩。
整條道路看起來樹蔭遮蔽,頗為涼快的樣子,夏天來訪應該是個不錯的好地方。
(篤行十村)
往眷村方向走去,看到圍牆旁的這棟房子就知道以往的篤行十村到囉!!
位在馬公市新復里的位置,清朝時期隸屬馬宮社,當時社之下以聚落劃分東、南、北三甲頭,是位於南甲頭聚落區西南側。
清領時期曾為練兵校場及棄物、埋葬先人的荒埔地;日據時代駐防日軍於區域內成立澎湖島要塞組織,建設軍事設施與官舍,跨越馬宮城小西門(順承門)至大西門(中興門)兩側。
(眷村文化園區)
走進舊眷村,整齊排列的水泥屋在我眼前呈現,大多是毀損無人居住的地方。
現在整個園區變成眷村文化區,希望園區內部的管理可以越來越好。
(眷村願景館)
眷村中央有一棟整理好的房舍,是眷村願景館,可以看到整修過後的房舍顯得更為整潔。
房舍前的大榕樹,在此見證了多少歷史的軌跡呢????
(醞釀廣場)
這一區是舊時的眷村廣場,居民經常在此地聊天、聚會,為日常生活裡重要的休閒活動地點,修繕後的廣場提供遊客體驗各項活動與休憩。
外表整修好的願景館,裡面似乎還沒有開放展示空間,我們在外面繞一圈就繼續前往其他房舍囉!!
(眷村願景館)
這區房舍看起來應該是無人居住的樣子,期待之後願景館可以帶給我們更多關於眷村的故事囉!!
(篤行十村)
這個全台最早的眷村,清朝時的砲兵訓練所,日軍占領後設立司令部與種砲兵大隊的官舍群,建築風格為日式典型建築或混合洋式風格,稱為"和洋折衷式"。
因為眷戶多半為官階較高的軍官眷屬,也叫"將校眷村"。小小的篤行十村跨越了清朝、日據與民國時代,園區內有豐富的故事與歷史,可以細細品味。
(潘安邦館)
說到澎湖,很多人應該對"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很有印象吧!!
歌手潘安邦出生於澎湖,父親是將級軍人,因為父母工作忙碌從小與外婆長大,祖孫倆感情深厚。
潘安邦舊居還設立了外婆與潘安邦兒時的銅像。
(潘安邦館)
館內陳設了許多音樂作品集、家人照片還有一些記錄中的小故事。
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珍貴的黑膠唱片,還可以感受當時民歌的氣氛啊!!
(潘安邦館)
潘安邦舊居其實不太大,看這個狹小的空間,走一圈感受一下當時的民歌氣氛吧!!
(張雨生紀念館)
在澎湖出身的還有一位歌手~張雨生。走進小巷子,跟著一旁的窗花往前走,我們來到了張雨生紀念館。
張雨生的父母親早期是藝工隊的團員,而他本人也是在澎湖出生的。
2009年開幕的"張雨生故事館",是澎湖縣政府將眷村內張雨生故居連同隔壁四棟老房子一併整修而成的,館內展示張雨生從求學時期到出道後的各種新聞,以及他的手稿、家書等,完整記錄張雨生的人生軌跡。
(張雨生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第一個抵達的就是張雨生故居的廚房地區,媽媽的紅燒肉是雨生永遠的鄉愁啊!!
館內陳設的東西不少,跟著順遊的指標參訪著,彷彿歷經的張雨生的人生。
後面展間,海豚似乎沒有拍到照片啊@@
跟潘安邦館一樣,也是有一些黑膠照片跟專輯、還有音樂手稿、生活照片等展覽,可以更加認識張雨生的生活點滴。
(眷村文化園區)
牆面上鑲嵌有碎玻璃,就是預防宵小翻牆進入的好工具。
走一趟眷村文化園區,發現這裡蘊含許多歷史的痕跡,是一個發掘故事漫遊的好地方。
走過這個篤行十村,海豚四天三夜的澎湖行也到了尾聲,找時間來一趟跳島旅行吧!!
旅行日期:2016.11.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