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珍。鳳眼糕)
來到鹿港老街,會想到什麼美食呢??鳳眼糕!!這個傳統點心,可以算是代表物吧!!??時隔多年,海豚再度來到鹿港老街,一起來逛逛吧!!
一條充滿老房子的老街道,除了美食探訪之外,還有一些老宅可以觀賞,這家鄭玉珍看來也是老宅改建後的販賣所!!
鳳眼糕,因為糕點的形狀像鳳眼,以此為名,吃起來就是鬆軟的糕類點心,印象中甜度適中,吃起來不會太膩。
(Ubike暢遊鹿港老街)
鹿港老街也有共享單車的據點唷!!利用單車來暢遊老街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騎單車循著地圖,來找美食吧!!
(簡單樸實的好味道~林明堂素食麵)
海豚姊妹抵達鹿港老街,剛好碰上午餐時刻,隨意搜尋了Google地圖,循線來到這個小麵攤。
一個小小的麵攤,少說四個人在店裡跑堂,看來人潮應該不少,來去吃中餐吧!!
(銅板美食)
乾麵+豆包湯組合價$35,讓海豚姊妹超傻眼,這價格也太親民了吧!!!!簡直就是過年大放送啊!!!
簡單的油麵加上少許自製的素肉燥,還有一些豆芽菜,吃起來鹹淡適中。
豆包湯,裡面除了一個有包餡料的豆包捲之外,還有一塊油豆腐,是簡單的好味道。
整體來說,這個價格吃到的美味很超值耶!!
唯一的小缺點,大概是份量略小,不過老街還有其他美食可以尋訪,吃點東西墊墊底,也算很不賴的唷!!
(鹿港映像)
鹿港映像區,這個應該算是新整理出來的小景點吧!!
這個鹿港藝術村十號由"鹿港映像"進駐,這個協會成立的目的在於保存鹿港老照片、歲時節慶、民間信仰等影像,也會不定時舉辦相關的文化講座等活動。
除了協會的文化活動之外,這個藝術村還有一些有趣的店家進駐,拼布館、書法館、鹿藝社等文創店家,有興趣的旅客可以逛逛。
海豚姊妹只在外頭逛一圈,發現整體環境整理得很,街角還有一些頗富童趣的壁畫及裝飾品。
那個外露的水龍頭變成一個很有趣的裝置藝術品,真可愛。
(摸乳巷,讓人好害羞的街道名稱啊!!)
摸乳巷是兩棟長型房屋中間所形成的狹窄巷道,最窄的地方不到60公分,是一條捷徑便道。
早期照明設備缺乏,摸黑行走需借助油燈、電土火或手杖及手觸磚壁沿行,以防摔倒。
某日,頂菜園街仔有廟會拜拜宴客、廈菜園馬路的親友赴宴,往返都藉此捷徑。
兩巷口迎面,恰巧有二人要穿過,由於夜深昏暗只好手觸壁式而行,行至一半互相發覺對面有來人,進對不得只好暫停腳步,禮讓對方摸壁先通過。
也許帶有三分醉意,不小心碰觸到對方胸前,隔天閒聊此事傳開,眾人揶揄沾到便宜,"摸乳"之名,就此展開。
其實,這條街道還有護胸巷、君子巷等名稱,卻不及摸乳巷來的出名。
摸乳巷另有一個說法,古時人們渴望生子,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巷道狹長,猶如人們做夢一般,故稱為"夢麟巷"。
但因與摸乳巷台語諧音相似,久而久之,便流傳為"摸乳巷"。
不管是哪個由來,都可以來體驗這個狹長通道的便利性。
(隱藏其中的小市集)
摸乳巷走到一半,突然看到有個小市集的招牌,原來是牆面打通了,通往鄰近住戶的後院,這裡有個小市集。
應該說是,有個小商店才對,裡面有一些文創商品,海豚在這裡買到台灣製的襪子,品質還不錯唷!!
(榕樹下阿婆豆花,料多實在的好味道)
走過摸乳巷,我們往老街的方向走去,途中經過豆花店,就來休息休息囉!!
豆花的配料很多選項,海豚姊妹點了花生紅豆、花生粉圓兩種豆花。
豆花吃起來軟嫩,糖水帶有些許的焦糖味,跟海豚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好像啊!!
詢問店家後,可以帶外食,就配上自己帶的杯子蛋糕,順便來場下午茶囉!!
(鹿港施進益古厝)
位於大有街10、12、14號的施進益古厝是彰化縣的歷史建築,"施進益"為鹿港鎮施淵舉創設的商號,施氏以此創業致富。
這三棟相毗連的房舍組成施進益古厝,俗稱"四塊大厝"。建於清嘉慶年間,建築形式為傳統閩南二層樓店屋,以木構造建成。
其中舊樓井仍保存相當完整,在鹿港傳統民居廳堂中已不多見。
施家後人基於期望為後代子孫保留傳統民居,主動提報歷史建築登錄,於2009年4月13日經彰化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
(以上藍色字體資訊,來自維基百科資料!!)
(早期鹿港書香世家之一~合德堂)
這棟位於老街中央位置的合德堂,也算古蹟建築,閩南式磚瓦建築,屋頂上建有格局獨特的讀書樓,小閣樓約有四坪大小,特別的是沒有建造樓梯,使用竹梯上下。
此舉,是希望小孩在閣樓上讀書能夠心無旁鶩,等到讀畢之後才拿樓梯下樓。
合德堂的主人施人豪教授在鹿港貢獻菲淺,一生刻苦求學,精於書法、文字學、文選、史記等,除了奉獻教育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鹿港文教基金會。
基金會至今獎勵扶助鎮內青年學子,在地方深具影響。
施人豪身後將其房舍、數千冊書籍與撫恤金等,全數捐給地方,是一代文人典範。
合德堂側邊圍牆為曲型馬背造型,花紋線條優美,正脊兩旁垂脊都是用磚瓦層層相疊,如此風格在鹿港已相當少見。
(以上資訊擷取自美美網!!)
(合德堂~半邊井)
半邊井在"三槐挺秀"的王家宅院內,這個井的特色就是一邊在住家圍牆內,另一邊在牆外。
舊時只有富人有錢鑿井取水,因此鹿港富人將井鑿在靠近家中圍牆旁,一半位於圍牆內,給家人取用;另一半位於圍牆外,讓路人或窮苦人家能夠取水。
設置半邊井的王姓主人,可以說是相當有愛心。在其他地方,也有鑿在兩家中間共用的半邊井,目前自來水發達,幾乎所有的半邊井都封閉不使用。
(以上資訊來自維基百科!!)
(鹿港老街欣賞美麗老房舍)
鹿港老街現在許多商家進駐,逛街之餘不訪看看商家所在的老房舍。
海豚來訪老街時,剛好是過年期間,整條老街張燈結綵的,嶄新的春聯加上略舊的房舍,看起來喜氣洋洋的啊!!
每棟房舍的大門就是一個門面,可以觀察大門的形式,有一些不太一樣的裝飾品,是個很有趣的小細節。
(牛B葫蘆王)
這家糖葫蘆算是創新版的吧!! 糖衣又薄又脆,水果也大顆,海豚買了一串草莓來吃,很不錯!!
包裝也很貼心,可以完全不沾手,優雅的吃掉整串糖葫蘆啊!!
(鹿港老街)
老街賣的物品可說是琳瑯滿目,吃喝玩樂樣樣不缺的,可以花半天的時間好好逛一逛。
(文創商品)
我的老天鵝啊!!小護士軟膏跟蚊香居然變身餅乾、點心類的商品了!!!
這個招牌看來很引人注目,現在的文創商品越來越有創意囉!!
(古早味點心)
逛著逛著來到天后宮前,看到路邊一個老杯杯推車小攤車,原來賣的是古早味點心啊!!
芋頭沙、奶油、綠豆沙、花生餅,餅皮跟麵粉煎餅很相似,吃起來軟軟的帶點Q度,內餡部分不甜不膩,當作小點心來食用很不錯唷!!
(鹿港的信仰中心~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台灣最早也是唯一祀奉湄洲島湄洲天后宮天上聖母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
這尊別稱開基二媽的湄洲島天上聖母是明末清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奉請帶來的,也是台灣僅存的第一尊來台灣的湄洲開基天上聖母。
鹿港天后宮也是台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至今將近四百多年的歷史,目前由行政院內政部評定為台灣國定古蹟。
廟宇內部還掛有開台湄洲媽祖的牌匾,可見其珍貴之處。
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看起來很大器啊!!殿前還掛有大紅燈籠,過年的氣氛還保持著,很熱鬧的感覺。
(鹿港天后宮)
鹿港天后宮的建築形式為三進、兩廊、兩護龍。正殿為閩南重簷歇山式建築。
香火鼎盛的香爐也有一些雕刻裝飾,整間廟宇莊嚴肅靜,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湄洲天上聖母之誕辰,是進香旺季,人潮洶湧、熱鬧非凡啊!!
(平安米)
海豚在廟裡一處發現好多小包的白米,袋上寫著平安二字,應該是讓信徒可以帶回家的平安米吧!!??
(媽祖的左右護法之一~順風耳)
媽祖身邊跟著兩大護法,千里遠與順風耳,看著這尊應該是順風耳。
仔細瞧瞧這尊木雕,也是年代久遠囉!! 法向看來很莊嚴,另一尊海豚到是忘記拍照啦!!
走一趟鹿港老街,似乎還有不少地方沒走訪到,有機會再來逛逛吧!!
旅行日期:2018.02.21